近年来,市人社部门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,重点抓好“专业技术人才”和“技能人才”两支队伍建设,着力完善人才引进、培养、使用、评价和激励机制,真心爱才、悉心育才、倾心引才、精心用才,全力营造“近悦远来”的人才生态环境,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。截至目前,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13.1万人,技能人才总量30.06万人.
紧盯需求,精准引才。聚焦“高精尖缺”,围绕产业链、创新链布局人才链,紧扣全市“2+8”特色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引才,强化高层次人才引领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,以更加积极、更加开放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集聚八方英才,不断壮大人才增量、盘活人才存量、提高人才质量。先后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快人才集聚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八条措施》(简称“宣八条”)、《宣城市政府关于贯彻支持技工大省建设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》等系列人才政策。深入实施“青云计划”,升级“宛陵英才”“宛陵工匠”“宛陵栋梁”“宛陵名家”等重点人才计划,出台《宣城市博士创新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》,《留学人员宣城创业园管理办法》,加强博士和博士后青年英才扶持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兑现“宣八条”补贴资金3340万元,补贴各类人才8400余人。建成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0家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8人、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95人、省级技能名师46人、“江淮杰出工匠”2人,获得安徽省技能大奖7人;累计认定省级名师带高徒96人,建设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家。
紧扣发展,精细育才。紧扣全市重点产业、地方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人才发展,科学合理确定培训工种,实施精准职业技能培训行动。着力加强技工学校建设,积极推动建设宣城技师学院、广德技师学院建设,积极打造“政府、学校、企业”三方联动培养模式,鼓励我市技工院校开展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,着力推动校地校企“双向赋能”。今年以来,已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.2万人次。深入实施“新徽菜·名徽厨”暖民心行动,开发徽菜师傅培训项目26个,培训徽菜师傅达2212人次。支持建设一批市级以上大师工作室、大师传习所,大力挖掘培养乡村手工业者、能工巧匠、传统艺人。截至目前,技能大师工作室市级59家、省级9家、国家级1家;评选乡土技能“名人”26名、乡土技能“能手”59名、乡土技能“新秀”114名;积极组织开展并组团参加各类技能大赛,我市选手在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、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、全国乡村振兴技能大赛中多次荣获奖项。
紧抓服务,精心留才。立足人才“留得住”“用得好”目标,全方位抓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,建成全省首个长三角“一地六县”(宣城)人才综合体暨人力资源产业园,支持人才企业专心发展、做大做强。深入推进“人社服务快办行动”和智慧人社建设,将人社、科技、教体、卫健等12个部门人才服务事项“打包一件事”办理,实行“一窗口受理、一对一服务、一站式办结”,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开设人才服务专窗,精准做好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安居保障、人才招聘、创业指导、金融服务等全周期、一条龙服务。大力发行“宛陵优才卡”,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,截至目前,已发放“宛陵优才卡”240人。积极深化长三角区域专业技术资格和继续教育互认,认真落实“南京都市圈内专业技术职称和继续教育互认协议”,在协议范围内无需确认,由用人单位直接予以使用,方便专业技术人才在长三角区域流动。